李忠效 |《唐克达——家史文集》序言

胡 峡  金羽毛文苑  2021-11-13 09:17:02


《唐克达——家史文集》序言

文 | 李忠效

认识唐士源先生是在2013年。当时海军政治部领导派给我一项任务:采写辽宁舰的报告文学。因为辽宁舰是由乌克兰报废的瓦良格号航母续建而成,我计划在写辽宁舰的书中用一章的篇幅写写瓦良格来中国的过程。之前听人说大连造船厂军工副厂长唐士源先生参加过将瓦良格”拖航回国的工作,所以我在大连采访时很想见见他。


我请海军装备部驻大连造船厂军代表室的同志帮助联系唐副厂长,结果他不在大连,到北京治病去了。他的女婿是海军机关干部,家住海军大院。他住在女儿家。我结束大连的采访,回到北京,立刻去看他。一聊才知道,原来他曾在北海舰队的驱逐舰上服役8年,当时驱逐舰支队就在青岛大港的三号码头,与我所在的潜艇支队五号码头遥遥相望。我们支队的交通艇码头在三号码头旁边,我每次乘坐交通艇外出,会从驱逐舰旁边经过。那个年代,海军只有四艘驱逐舰,被称为四大金刚。在我们的眼里,驱逐舰可是了不起的大舰!当时我们互不认识,不过彼此有了这样一种经历,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进了,交流没有任何障碍。


我从唐士源处了解到,瓦良格来中国的过程极其复杂,远不是一章可以容纳的。后来我又按图索骥,找到了与瓦良格项目有关的很多人,于是我就把原计划写的一章,扩充为一本书了。这便是长篇报告文学《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》。


在写作《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》的过程中,唐士源给予我很大帮助。我们的交流不断增多,友谊不断增强,我到大连会去看他,他来北京也会和我打个招呼。今年初,他告诉我,他编了一本家史,希望我帮助出出主意,我当然义不容辞。我根据我多年的写作经验,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,他从善如流,基本全盘接受。



几个月过去,他告诉我,家史编好了,又提出让我写个序,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就答应了。当我坐下来写序的时候,我忽然发现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因为我从来没有给一本家史写过序,一时竟不知从那写起。


唐士源是满族,以前我不知道,直到最近一次见面,我才听说。满人曾经管理中华260多年,到清王朝后期,除了服装和礼节,满人其他方面基本已被汉人同化。20世纪初改朝换代,至今已有100多年,满族同胞还有多少本民族的文化习俗?我不太了解。好像修家谱、建宗祠之类的事情是汉族的传统习惯。唐士源编家史,是否是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?


有人说,传承几千年的以汉族文化为主的中华文化,之所以一直没有断裂,是与中华民族的家庭意识重、宗族观念强分不开的。这个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。近百年来,由于受各种所谓新思潮的影响,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,宗祠被砸,家谱被烧,宗族观念淡薄了。近些年,随着从上到下提倡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,一些地方(尤其是南方)开始逐步重视宗族文化的恢复和重建,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回到大陆寻根祭祖。这大约也是祖国强大之后,对世界各地华人产生巨大凝聚力的结果。


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,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。家庭团结,则社会团结;家庭和谐,则社会和谐。凡是重视家庭文化建设的家族,一定会成为望族。族旺乃国旺也。


唐士源一家有兄弟姐妹十人,虽然不能说个个出类拔萃,却也可以说人人卓尔不凡,可见其父母多么伟大。一部家史留存下来,对子孙后代来说,是教材,也是典范。


祝唐家家族兴旺,家风永存。也祝中华民族长久不衰。
 
201975日于北京丰台听雪斋




前篇回顾


李忠效| “瓦良格”的艰难航程

唐士源 | 关于购买“瓦良格”号航母图纸的真相

李忠效 | 两位航母功臣的“第二次握手”

李忠效|《兵之梦》书里书外的两个驱逐舰老兵